父母都會希望:「要是孩子能夠乖乖聽話,不必我嘮叨個沒完就乖乖去做,我就輕鬆多了!」。信不信由你,孩子其實也很渴望取悅人、也想做個乖孩子,那他們為什麼不乖一點呢?有三個主要原因值得探討,請想一想你家的情況是不是就是這三種情況之一。

文/米莉恩‧恰恰木(Miriam Chachamu)

用不適當的方法來滿足內心真正的需求

不管多麼無法無天,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內心真正的需求。行為背後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,儘管有時看起來很氣人。

沒有一個小孩早上醒來會想:「今天天氣真好!陽光燦爛,鳥兒歡唱,我好期待去上學。現在該來去惹惹爸媽生氣了!」如果孩子一直惹你生氣,那是因為有些事不順他們的心。切記:孩子如何看待周遭發生的事才是關鍵所在,而不是事情本身。

不當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為何?以下是幾個例子:

*孩子伸手去抓食物,其實是因為太餓了呀!顧不得餐桌禮儀......

*他有威脅性!我要先下手為強!

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(或是我們認為不合理時),我們並不會想到他們的需求,而是惱怒生氣,然後責罵他們一頓或是威脅或是大吼大叫。以上這幾種反應是解決問題的大敵。如果有人對我們說教、批評或責罵,我們也會想要辯解、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,在這一點上,小孩跟大人無異。如果把孩子的不當行為看成是為了滿足需求的錯誤嘗試,你就不會輕易動怒,也比較容易幫助他們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
 

必須教導孩子時

孩子想要什麼就要、想做什麼就做,這是天性,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教導他們。小孩不是天生吃飯就會用刀叉、天生就懂得把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掛嘴上、天生就喜歡做功課,他們的天性是想做什麼就去做,搞的一團混亂,讓我們火山爆發。

可是孩子必須夠融入社會,必須學會恰當的行為舉止。例如,為什麼可以舔冰淇淋,不能舔三明治?光著身子走在大街上有什麼錯?我們總是期待孩子會乖乖照做,可是這並非他們的天性。

精力過剩的小孩強烈想要掌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也就是說,對他們來說,照著自己的意思行事非常重要。父母的職責之就是根據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教導孩子做正確的事,而這會產生衝突,然後孩子就出現違抗、不規矩的場面。

 

為了博取注意

小孩不合作的第三點原因,跟我們管理他們的方式有關。請想一想一個典型家庭的情況:一切都平安無事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對孩子置之不理。這完全可以理解,因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。.

一旦有什麼不對勁時,我們會立刻衝過去……

博取注意是人類基本的需求,小孩子會採取最容易的方式來滿足這個需求,而小孩子從我們的反應中學到要尖叫或大哭,根本就不管他們碰到的問題是多麼微不足道。

簡單地說,你越關注的事就越容易發生。對負面行為非常在意,反而會強化負面行為。如果對芝麻小事過度反應,反而是在無形中教導孩子:沒有你,他們應付不了,等於是使孩子失能。因此,必須降低對「不當行為」的關注,低調處理孩子的挫敗,增加對「正面行為」的關注,如此才能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。

 

作者簡介:

米莉恩‧恰恰木(Miriam Chachamu)

國際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療師,英國家庭治療協會(AFT)會員。

致力於提升兒童自尊心、緩解個人焦慮的研究,已幫助無數人改善夫妻、親子關係。

arrow
arrow

    littletrees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